端溪清冥幾千尺,玄潭噴云噓紫石。層空飛溜瀉珠璣,太古陰崖摧霹靂。
剪裁巖屏作風字,琢磨水鏡成月魄。似聞松上颼颼聲,一洗塵埃傾七澤。
先生每思窮禹穴,東叱天吳掛帆席。山祗水若獻幽寶,贈我不啻千金璧。
玉堂金井汲寒泉,坐視青天浸虛碧。豈知來從海嶠外,鳥道穿云下絕壁。
嗟我本是山中人,慚無詞藻對卿客。鄉(xiāng)人子云思奇苦,終老漢庭長執(zhí)戟。
至今舊宅有墨池,何怪著書玄尚白。行當提攜返敝廬,更廣牢愁吊遺跡。
謝子瞻尚書惠墨端溪硯二首 其二 端溪硯。宋代。范祖禹。 端溪清冥幾千尺,玄潭噴云噓紫石。層空飛溜瀉珠璣,太古陰崖摧霹靂。剪裁巖屏作風字,琢磨水鏡成月魄。似聞松上颼颼聲,一洗塵埃傾七澤。先生每思窮禹穴,東叱天吳掛帆席。山祗水若獻幽寶,贈我不啻千金璧。玉堂金井汲寒泉,坐視青天浸虛碧。豈知來從海嶠外,鳥道穿云下絕壁。嗟我本是山中人,慚無詞藻對卿客。鄉(xiāng)人子云思奇苦,終老漢庭長執(zhí)戟。至今舊宅有墨池,何怪著書玄尚白。行當提攜返敝廬,更廣牢愁吊遺跡。
范祖禹(1041-1098),字淳甫(淳,或作醇、純,甫或作父),一字夢得,漢族,成都華陽人。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卒于哲宗元符元年,終年五十八歲。著名史學家,“三范修史”之一。祖禹著《唐鑒》十二卷,《帝學》八卷,《仁宗政典》六卷;而《唐鑒》深明唐三百年治亂,學者尊之,目為唐鑒公。《宋史本傳》又著文集五十五卷,《宋史藝文志》并行于世。 ...
范祖禹。 范祖禹(1041-1098),字淳甫(淳,或作醇、純,甫或作父),一字夢得,漢族,成都華陽人。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卒于哲宗元符元年,終年五十八歲。著名史學家,“三范修史”之一。祖禹著《唐鑒》十二卷,《帝學》八卷,《仁宗政典》六卷;而《唐鑒》深明唐三百年治亂,學者尊之,目為唐鑒公?!端问繁緜鳌酚种募迨寰?,《宋史藝文志》并行于世。
贈廣州某別駕。清代。屈大均。 先臣勛在太常中,特簡慈孫為報忠。恭謹已知齊萬石,循良自可得三公。名城北枕臺關(guān)險,大府南開漲海雄。父老最能歌別駕,王祥看與使君同。
題畫扇贈戴松門。清代。方洄。 十幅春帆天際飛,籬笆短短隔漁磯。山藏遠樹云藏屋,村犬無聲客到稀。
北河。清代。鐘駿聲。 好風如縷月如圭,破曉乘軺西復西。野漲忽迷三里渡,村謳猶唱六郎堤。一鞭古驛尋沙遠,幾樹垂楊映水低。稍喜紅曦猶未透,趁涼且自過前溪。
揭陽林虞笙孝廉。清代。丘逢甲。 百硯齋中十二方,買從京口壓歸航。漢碑周鼓留殘篆,珍重流傳古揭陽。
丹崖翠嶺接岧峣,萬騎交馳不憚遙。前隊綵旄穿碧樹,中軍黃幄麗晴霄。
云藏網(wǎng)罟參差出,草合岡原邐迤燒。農(nóng)事已閒脩武事,共懷詞賦從鑾鑣。
從狩武岡和胡學士韻二首。明代。楊士奇。 丹崖翠嶺接岧峣,萬騎交馳不憚遙。前隊綵旄穿碧樹,中軍黃幄麗晴霄。云藏網(wǎng)罟參差出,草合岡原邐迤燒。農(nóng)事已閒脩武事,共懷詞賦從鑾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