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籟知天理,虞韶見帝心。
輕清楊柳曲,和樂鳳凰音。
翼展編筠密,中虛鏤玉深。
吳門休鼓腹,仙侶好追尋。
簫。唐代。丁謂。 莊籟知天理,虞韶見帝心。輕清楊柳曲,和樂鳳凰音。翼展編筠密,中虛鏤玉深。吳門休鼓腹,仙侶好追尋。
丁謂(966-1037),字謂之,后更字公言。丁氏先祖是河北人,五代時遷居蘇州。祖父丁守節(jié),與范仲淹曾祖范夢齡同是吳越國中吳軍節(jié)度使錢文奉(錢镠之孫)的幕僚,任節(jié)度推官,遂為長洲人。離京時,宋真宗特賜御詩七言四韻和五言十韻,“尤為盛事”。他同時兼任使持節(jié)蘇州諸軍事、蘇州刺史、蘇州管內(nèi)觀察處置堤堰橋道等使,又兼任知升州軍州事。天禧初(1017),以吏部尚書復參知政事。不久,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任昭文館大學士、監(jiān)修國史、玉清昭應宮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師。乾興元年(1022),封為晉國公。顯赫一時,貴震天下。 ...
丁謂。 丁謂(966-1037),字謂之,后更字公言。丁氏先祖是河北人,五代時遷居蘇州。祖父丁守節(jié),與范仲淹曾祖范夢齡同是吳越國中吳軍節(jié)度使錢文奉(錢镠之孫)的幕僚,任節(jié)度推官,遂為長洲人。離京時,宋真宗特賜御詩七言四韻和五言十韻,“尤為盛事”。他同時兼任使持節(jié)蘇州諸軍事、蘇州刺史、蘇州管內(nèi)觀察處置堤堰橋道等使,又兼任知升州軍州事。天禧初(1017),以吏部尚書復參知政事。不久,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任昭文館大學士、監(jiān)修國史、玉清昭應宮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師。乾興元年(1022),封為晉國公。顯赫一時,貴震天下。
贈抱麻劉舍人。唐代。貫休。 郡政今良吏,門風古縉紳。萬年唐社稷,一個哭麻人。憤烈身先死,敷揚氣益貞。天乎資大寶,泰矣見忠臣。得罪鐘多故,投荒豈是迍。玉寒方重澀,松古更青皴。鵬cR寧唯白,龍多豈止荀。道孤梳有雪,恩重淚盈巾。喻蜀須憑草,成周必仗仁。三峰宵旰切,萬里渥恩新。賦鵩言無累,依劉德有鄰。風期仁祖帽,鼠訝史云塵。禪叟知何幸,玄談有宿因。雙溪逢陸海,荊渚遇平津。落日愁聞笛,何人為吐茵。生徒希匠化,寰海仰經(jīng)綸。疾愈蟬聲老,年豐雨滴頻。劉虬師弟子,時喜一相親。
三國志魏書九首 其五 荀彧。明代。鄭學醇。 文若家聲自朗陵,當涂世裔是曹騰。崎嶇河朔相從意,四百年間又廢興。
題零陵石屏 其一。。舒岳祥。 大山插洪瀾,定是關(guān)仝筆??V素不能永,壁石寫雄逸。
次游坡亭韻。明代。薛侃。 元氣周九垓,時闔亦時開。波光涵萬象,耀彼山之隈。俯視塵寰袖,高陟空中臺。引盼尼山上,千古一顏回。六經(jīng)失真詮,瓦缶時鳴雷。逐逐翳枝落,那將根本培。遙聆金石語,遐思真奇瑰。空山風月夜,悵望獨徘徊。飛云探天乙,鐵橋為君媒。漫爾羨坡老,乾坤亦殊才。冥坐俟東曉,身世忘堪哀。
瞻六堂即事十首 其八。明代。羅萬杰。 閱物一雙醒眼,藏身數(shù)卷奇書。休言世事蕉鹿,輸與神仙蠹魚。
丙辰北來詩第三章 其二。近現(xiàn)代。朱青長。 戲挽鴻濛訪赤松,瑤池車駕幾人從。迷途具茨悲前馬,沸鼎殘羹欲豢龍。貝闕漸深云叆叇,天衣璀璨玉丁東。塵堆已隔方壺遠,怕問蓬山第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