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塵廿載倦飄蓬,曳裾王門識巨公。海外舊聞傳信史,眼前歸計托冥鴻。
論心野寺憐孤鶴,舞綵平輿有二龍。庾信賦成名已滿,可能閉戶閟行蹤。
送陳季長與其郎君歸閩 其一。明代。釋今無。 煙塵廿載倦飄蓬,曳裾王門識巨公。海外舊聞傳信史,眼前歸計托冥鴻。論心野寺憐孤鶴,舞綵平輿有二龍。庾信賦成名已滿,可能閉戶閟行蹤。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jīng),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jiān)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nèi)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只身走沈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jīng),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jiān)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nèi)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只身走沈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雙桃寄鞏經(jīng)略三首。宋代。姜特立。 世間固有無情物,天上寧無有慾仙。想得武陵人去后,精神交感此因緣。
登延慶佛閣用出郊韻三首。宋代。吳潛。 高閣都將萬象收,憑欄睇望興何悠。張郎遯世誰家谷,孫子成仙何處洲。風雨喜無臨九日,江山幸有答三秋。年豐市井多歡笑,老子婆婆亦可不。
送周仲鳴使歸二首次夏嚴州韻 其一。。張羽(鳳舉)。 猶是行春隊里仙,聞名未勝見時賢。交從暇日酬知己,飲托雄文紀盛筵。出郭圖書留近驛,隔江燈火候歸船。送君便重思前度,不道長安遠日邊。
公娼行。。洪繻。 華人以娼為敗風,東人以娼作奉公。王家徵稅夜夜同,公娼廳事明燈紅。插花盈頭發(fā)一蓬,花布裹身舞氋氃。貼腰作褥系腰后,人各一端搖玲瓏。比目交頸記點鐘,無遮、無礙雌與雄。從此煙花添故事,不須羞澀如吳儂。
送蹇藏用之平陽。宋代。魏野。 蜀客貧游晉,山川木落空。軍閑無虜寇,俗儉有堯風。雁急長天外,驢遲落照中。圣君方選士,莫便嘆途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