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道蕭條慣客程,年年秋動別離情。海天一色云千里,寒角三更雁幾聲。
寄別恥若師沈陽 其二。明代。釋今無。 吾道蕭條慣客程,年年秋動別離情。海天一色云千里,寒角三更雁幾聲。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jīng),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jiān)棲賢院務(wù),備諸苦行,得遍閱內(nèi)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只身走沈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jīng),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jiān)棲賢院務(wù),備諸苦行,得遍閱內(nèi)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只身走沈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襄陽公宅飲。唐代。孟浩然。 窈窕夕陽佳,豐茸春色好。欲覓淹留處,無過狹斜道。綺席卷龍須,香杯浮瑪瑙。北林積修樹,南池生別島。手撥金翠花,心迷玉紅草。談笑光六義,發(fā)論明三倒。座非陳子驚,門還魏公掃。榮辱應(yīng)無間,歡娛當共保。
文舉司理以鸂鶒一雙見遺作詩為謝。宋代。喻良能。 五采斕斑好毛羽,金沙石礫映毰毸。我無御史西臺望,安用一雙鸂鶒來。
晨謁宮門小雨初過。宋代。宋庠。 宮漏籤聲急,天街雨腳微。曉寒凌禁樹,春氣裛朝衣。瑞霧輕猶濕,香塵重不飛。雞人傳鑰出,華旭滿丹闈。
踏莎行 其一。清代。程頌萬。 柳外斜陽,花間斷夢。心情病酒芳寒重。雕闌六曲有人憑,蒼苔暗補閑階空。癡絕蜂忙,嬌回鶯哢。憐伊倩影凌波送。巧持紈扇索題詩,回頭半露釵梁鳳。
相書語(張璟藏論婦人相引此)。兩漢。佚名。 目有四白,五夫守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