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傳明光先一年已寫成此詩上聯(lián)二句,久思不得下聯(lián)。次年中秋,再得下聯(lián)二句。遂不勝其喜,徑登寺樓鳴鐘示慶。此時,正值南唐先主李昪欲登基,忽夜半寺僧撞鐘,滿城皆驚。天亮查問,欲斬撞鐘者。明光到案后,稟知玩月得詩,并誦此詩,先主聞而甚喜,釋之而去。這首詩明明是描繪中秋之夜,月上中天的美景,李昪附會成為慶賀自己受禪登位而作,引為祥兆,純屬巧合。不過,詩寫得也的確很有聲勢,大氣磅礴,不失為大手筆。
過南劍州芋陽舖見桃花。宋代。蔡襄。 七年相別復(fù)相逢,墻外千枝依舊紅。只有蒼顏日憔悴,奈緣多感泣春風(fēng)。
贈方泉趙侍御巡察應(yīng)天兼省覲 其一。明代。黃廷用。 我愛瀛洲侶,簪毫玉殿東。朝陽鳴紫鳳,南國避青驄。見說戈鋋急,仍聞杼軸空。隨軒題尺牘,計日獻重瞳。
浙溪曉起。明代。宗臣。 天門不關(guān)飛早霜,精晶水簾浮日光。水面云華濕不起,魚龍吹沫穿石梁。波間石苔綠于發(fā),裊裊漾之千尺長。微風(fēng)千里湛空碧,孤槎疑是來瀟湘。
秋夜。宋代。張玉娘。 暮聲雜鳴葉,靈籟生郊墟。白霧脆楊柳,秋水翻芙蕖。蟾蜍澹簾箔,機杼織寒虛。幾度思蘋藻,茫然愧鹿車。
才名七步竟誰倫,一領(lǐng)青衫幾十春。攬鏡不妨寧作我,摻觚那肯不驚人。
少年逐隊豪仍在,白杜同盟跡未陳。我已倦游君始壯,風(fēng)云會見起潛鱗。
壽歐子建六十初度時方應(yīng)試棘圍。明代。韓日纘。 才名七步竟誰倫,一領(lǐng)青衫幾十春。攬鏡不妨寧作我,摻觚那肯不驚人。少年逐隊豪仍在,白杜同盟跡未陳。我已倦游君始壯,風(fēng)云會見起潛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