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歌。兩漢。佚名。 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思念故鄉(xiāng),郁郁累累。欲歸家無人,欲渡河無船。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zhuǎn)。
無法還鄉(xiāng),悲歌一曲代替思家的哭泣,登高望遠就當做回到了故鄉(xiāng)。
茫茫的草木,重重的山崗遮住了遠望的視線,思鄉(xiāng)的憂愁盈滿心懷。
家里已經(jīng)沒有親人了,哪里還有家可歸?即便是有家可歸,也回不去,因為前途坎坷,走投無路,無船可渡。
很想向人訴說思鄉(xiāng)之情、痛苦遭遇,但有許多難言之隱,只好憋悶在心中,心里萬分痛苦,就像車輪在腸子里轉(zhuǎn)動一般,陣陣絞痛。
可以:這里是“聊以”的意思。當(dāng):代也。
郁郁累累(léi léi):重重積累之貌,形容憂思很重。郁郁,愁悶的樣子。累累,失意的樣子。
思:悲也。
“腸中”句:形容內(nèi)心十分痛苦。司馬遷《報任安書》:“腸一日而九回?!?/p>
參考資料:
1、余冠英 選注.樂府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4(第2版):52
2、(宋)郭茂倩編 崇賢書院釋譯.樂府詩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191-192
這首《悲歌》當作于東漢時期。東漢后期社會動蕩不安。由于社會動蕩,普通百姓流浪在外,無家可歸。此詩可能就作于這種背景之下。其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未詳。
參考資料:
1、百度百科.悲歌
這首古辭收在《樂府詩集·雜曲歌辭》中,寫游子思鄉(xiāng)不得歸的悲哀?!氨杩梢援斊?,詩一開頭,劈頭劈腦攔腰斬斷許多內(nèi)容,不難理解,這位悲歌者在此之前不知哭泣過多少回了,由于太傷心,以至最后以放聲悲歌代替哭泣。接著寫他這樣悲哀的原因:“遠望可以當歸”。原來是一位游子,他遠離故鄉(xiāng),無法還鄉(xiāng),只好以望鄉(xiāng)來代替還鄉(xiāng)了。不是真的“遠望可以當歸”,而只是聊以解憂,無可奈何罷了。這兩句把許許多多人的生活體驗作了典型的藝術概括,是最能引起讀者共鳴的,所以成為千古名句。
“思念故鄉(xiāng),郁郁累累”,這是承接“遠望”寫遠望所見,遠望還是沒有見到故鄉(xiāng)。“郁郁”是寫草木郁郁蔥蔥?!袄劾邸笔菍懮綅徖劾??!皫X樹重遮千里目”,茫茫的草木,重重的山崗遮住了望眼,難見故鄉(xiāng),不見親人。
“欲歸家無人,欲渡河無船。”這兩句是寫思鄉(xiāng)而未還鄉(xiāng)的原因。家里已經(jīng)沒有親人了,已經(jīng)無家可歸了。即便是有家可歸,也回不去,因為“欲渡河無船”。所謂“欲渡河無船”,不僅僅是指眼前無船可渡,而是說自己處處受阻,前途坎坷,走投無路的意思,是這位游子悲慘命運的形象寫照。這正是他思鄉(xiāng)、望鄉(xiāng)的根本原因。這樣寫,就比《艷歌行》所表達的要沉痛得多了。
“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zhuǎn)?!边@兩句寫游子心中紛煩復雜、無限愁悵的思緒難以傾訴,就好像有車輪在腸中轉(zhuǎn)動。末句用形象的比喻手法寫出遠在他鄉(xiāng)的征夫的無限離愁,把感覺中的心理體驗轉(zhuǎn)化為視覺上的形象存在,比喻貼切恰當,不但“轉(zhuǎn)”字關合得自然,同時能準確傳神地傳達出痛楚之感:愁緒隨車輪轉(zhuǎn)動而緩緩抽出,綿延不絕。
這首詩和《古歌·秋風蕭蕭愁殺人》在思想內(nèi)容上相似。最后兩句均是“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zhuǎn)”。但《古歌》是觸景生情,而這首詩,既不寫景,也不敘事,它以肺腑之言,真摯的感情痛苦的體驗而動人心弦??梢哉f,抒情詩的意境,并不在于寫景和敘事,只要感情真摯感人能引起共鳴,那么詩的意境就在不同的讀者的腦海中幻化為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了。
和雜詩十一首雨潦不歇獨居一室多憂生之嗟 其六。明代。唐時升。 人生百年內(nèi),憂樂千萬端。念念不相襲,長與歲月遷。暮年壯心歇,欲入名山巔。緝草為冬裘,拾穗充朝餐。未盡生滅相,且斷恩愛緣。俗儒難與語,三復西來篇。
漢鐃歌十八曲 其十七 遠如期。明代。王世貞。 遠如期,招四夷?;实圩钌?,麒麟辟邪,符拔騊駼。拖沓焉施弛,苑囿付民居。詔司農(nóng),罷輪臺?;实圩钌?,干羽舞兩階。群臣上,壽玉卮。單于來,單于來。
王晦叔惠聽雨圖次蔡韻奉寄 其一。宋代。許及之。 拂拭滄波遠接天,摩挲喬木老生煙。題詩作畫人何在,萬古蓬窗一覺眠。
贈性甫。。邢參。 僦卻樓居恣賞春,臨溪更得采香蘋。一瓢醴酒常浮月,數(shù)篋遺書不受塵。靜語未嘗關世務,醉眠多是任天真。耆年無恙貧無慮,絳帳傳經(jīng)喜有人。
粵臺懷古四首分韻得幽字 其三。明代。黃佐。 對酒煙霞晚,裁詩天地秋。坐聞松籟迥,行愛桂巖幽。大澤龍蛇遠,荒臺鹿豕游。向來南海尉,辛苦事嬴劉。